2)第一百四十章 变革的时代_水浒新秩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

  “普及”的对象,当然不能只是男子,“能顶半边天”女子也必须纳入进来。

  实际上,从梁山书院开始,就一直坚持男女混召的办学方针。

  但在具体操作上,徐泽从没有盲目提什么超前的指标。

  而是不断依据形势的变化,作出新的调整。

  当初在梁山,环境封闭,所有人和事都统筹统抓,

  强制要求所有适龄儿童必须入学是可行的,也不用担心有任何阻力。

  到之罘湾后,情况复杂了很多,

  以同舟社当时的体量,也没有让全部适龄儿童都上学的能力。

  再强制要求所有适龄儿童都上学,就不尊重客观现实了。

  此时的教育普及计划便改为内外有别,鼓励为主。

  通过提供免费午餐,教授实用技能,毕业后优先安置工作等手段,

  吸引部分家庭主动送子女入学。

  总体来说,效果比较明显,

  但女童入学率要明显低于男童,且十二岁以后的女童就读率急剧下降。

  之后,共建会创立,百姓被组织起来,

  远洋商队组建并开始盈利,之罘湾工商圈的辐射效应逐步显现,

  周边百姓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,

  一些家庭有的余财,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。

  而随着同舟社在登州越来越强势,自成一体的形势越来越明显,

  用工、招兵、选拔管理层等事务上,坚持识字要求的政策深入人心,

  百姓们对普及教育的态度变化就更大了,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。

  在徐泽授意朱武提出“百姓教育百姓办,办好教育为百姓”的口号后,

  各村依托共建会集资出力,自发改善教学环境的事情便多了起来。

  甚至发生了为争夺师资和合办学校的校址,一些村庄找共建会执委扯皮的事。

  这些现象和问题,徐泽都有预料,也乐见其成。

  但刘仁瞻送大女儿上学这事,却真的出乎了徐泽预料。

  刘知县是个重情顾家的好男人,

  黄氏最初没能为老刘家生出儿子,劝刘仁瞻纳妾,被他拒绝了,

  其人对子女的教育也很上心,花在家人身上的时间,远比一般文官多。

  “刘世谦有什么想法?”

  “黄氏(刘仁瞻之妻)想托我问下夫君,能不能单独开设女学。”

  赵竹娴绞着双手,尽管没给黄氏任何承诺,她还是不想让夫君为难。

  见爱妻如此紧张,徐泽忍俊不禁,笑问:“汐娘,你的意见呢?”

  “啊!”

  话题突然引到自己的身上,辛灵汐有些意外,但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。

  主母是关心则乱,夫君的倾向也一直很明显,其实不用这么小心的。

  “这两年登州越来越好,很多殷实人家其实不缺女儿家做事补贴家用。”

  “两水镇上,就有一些及笄辍学在家的女子,怀念上学的日子,经常邀集同窗们办学会。”

  “奴家觉得这事应该能办成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m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